全球最大中文百科

毛隽 刘旭升 包金祥 鲍国权 朱化 王守法 桂明均 刘铭建 朱晋 王英善 宋雄杰 孟谦 高兰田 宋大明 张辉 陈守润 潘再富 秦正忠 樊晓俊 崔光祺 王福成 徐卫弟 王珉 张银芝 余宏祥 王国庆 谢永刚 彭章超 吴景全 许国平 袁志军 李玉江 战福清 郎耀安 王金峰 翁国清 刘凡波 孟震 孟谦 吴志平 袁建良 沐嘉龙 李岩松 苑金全 高斌 阮鹏羽 林烸荣 王德怀 刘名宝 王广军 吴耀南 高海燕 杨庚生 常美丽 燕亚醒 叶礼尧 周义刚 王家明 林德斌 叶佳妮 何海迅 黄正义 孙瑞庆 尹萍 王军华 蔡林 刘代萍 李丽华 贺春 沈强 王金峰 崔建刚 芦光明 郭明 司贤策 刘敏 成鹤云 袁亮 徐海龙 吕保国 李丽华 李锟 李轶安 陈金方 纪鹏 付良恩 韩梅 汪飞中 张阿大 徐晓然 王开群 崔建刚 周婷 骆接文 梁斌 领先达 姚海涛 刘肖文 刘奇文 陈景吉 杨家鸿 陈新民 柳小杨 朱圣伟 东方云 许良秋 李树林 化物所 夏高飞 沈彦华 王国强 金建庆 何新贤 郭林军 郭焕生 周玉君 王新民 汪飞中 钱国利 张智勇 杨庚生 李炳豪 欧阳 盛衡宝 张誉 陈久 纪周礼 黄正义 尹迪梦 辛海中 深同心 纪杰 张耀忠 吕景波 刘辉 王作方 王燕 李永明 李兆孟 天丽 杜佳 张津 林兴 张学伟 汪正 王胜国 刘达 孙逢武 裴红伟 吴敏 赵兴坤 钱光云 周勇 张晓民 刘敏 任冬生 韩维儒 陈新民 潘元海 陈洪泽 徐云凌 张荣福 张华 高益明 孟震 浩运 吴生富 侯鹏 杨庚生
联系:全球最大中文百科
电话:全球最大中文百科
传真:全球最大中文百科
地址:全球最大中文百科
网址:http://www.baike.com
返回首页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
http://www.baike.com

http://www.terrapinn.com
亚洲价格


· IPMI会议代表团圆满完成任务
IPMI会议代表团圆满完成任务
    由学会举办的第31届国际贵金属会议于2007年7月9-12日,在美国东南部的海滨城市Miami召开,这是全球贵金属行业的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370多人,来自世界的主要贵金属贸易、生产和研发企业,包括著名的贵金属跨国公司 Johnson Matthey, Metalor Technologies, BASF Catalysts LLC, Heraeus, Sabin Metal Corporation, Tanaka 以及涉及贵金属研发的机构如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等参加了此次会议。由贵研铂业公司董事长汪云曙、总经理朱绍武和贵研催化董事长钱琳率领的商务和技术代表团代表我集团参加了此次会议。
    代表团此次除了与与会代表进行商务会谈,还与分子识别技术的发明人、IBC公司的总裁 Steven作了专题的会谈,就分子识别技术的工艺、设备投资,回收率,环保,运转成本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咨询,并就技术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与印度铂业公司进行了合作的探讨.印度铂业公司(Hindustan Platinum Pvt. Ltd.)是印度最大的贵金属公司,业务范围与我公司类似,在会上,我们两家公司的代表进行了会谈, 相互介绍了各自的情况,交流了相关的信息,并表达了合作开发中国和印度贵金属产品市场的愿望. 
    应BASF化学催化剂公司的邀请,我们到其材料服务部门和研发中心进行参观交流。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以下简称“金属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现任所长杨锐。

  建所初期,金属所致力于我国钢铁冶金工业的恢复和振兴;随后,成功实现了向新材料领域的跨越发展,为国家若干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材料,成绩斐然。改革开放以来,金属所拓辟新宇,协同进取,集全所整体优势,攻国家急需技术,完成了大量高难度的科研任务。1999年5月,根据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战略部署,在“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建设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整合建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所现已建设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200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视察了金属所后指出:“金属所是我们国家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刻苦钻研,奋力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也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希望金属所,“进一步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同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在世界材料科学领域已有的一席之地,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属所是涵盖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综合型研究所,1999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金属所以“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为使命,主要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尺度下超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耐苛刻环境超级结构材料、金属材料失效机理与防护技术、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基于计算的材料与工艺设计、新型能源材料与生物材料等。

  金属所坚持实施“人才兴所”战略,培养和凝聚了大批优秀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截至2014年底,金属研究所有工作人员1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研究员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9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是国内在材料科学领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数最多的单位。近年来,金属研究所有一批科学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有15名科学家在26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26名科学家在51种国际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一批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荣誉,体现了金属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如王京阳研究员2012年荣获美国陶瓷学会工程陶瓷部Globe Star Award,卢柯院士2011年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2010年荣获美国材料研究会MRS Fellow,成会明研究员2010年荣获美国碳素学会Charles E. Pettinos Award。金属研究所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化工程,组织实施了中组部“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金属研究所“所引进优秀学者”和“葛庭燧奖研金”等人才引进计划。金属研究所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0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于2008年入选中组部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金属所于2014年3月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金属所还是国内材料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4年底,金属所共有在学研究生715人(其中硕士生302人、博士生413人)。金属所坚持“质量第一”的研究生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造就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有26人荣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金属所以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经济建设、面向世界科学发展前沿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基础研究方面拥有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和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其中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类国家实验室;应用研究方面拥有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方面拥有两个国家工程中心: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金属所近年来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载人航天、大飞机、航空发动机、跨海大桥、高速铁路、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材料技术攻关任务,解决了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医疗、国家安全等战略性支柱行业的材料技术难题,在纳米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碳纳米材料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世界材料领域保持了一席之地。

  金属所已累计取得科技成果奖4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特别是2010年金属所名誉所长师昌绪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不仅是中国材料界的光荣,更是中科院金属所的光荣。

  受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等委托,金属所编辑出版《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材料科学与技术》(英文版)、《材料研究学报》(中文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等6种学术刊物。

  未来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将凝聚一批国际材料科学精英人才,拥有先进的仪器装备和支撑条件,具备规范、高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能够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所需的尖端材料技术研究任务,不断涌现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同时金属所将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术合作交流平台。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管理员邮箱: webmaster@imr.ac.cn 

· 人类首度发现星际空间大门
人类首度发现星际空间“大门”
  或许过不了多久,太阳系外的物种就会跟人类产生交集,因为“旅行者1号”。
  36年到太阳系边缘
  当地时间27日,《科学》杂志网站发布报告称,美国1977年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在太阳系边缘发回来了“令人惊异”的信息人类可能发现了太阳系通往星际空间的“大门”。这篇由美国宇航局等机构科学家撰写的报告称,“旅行者1号”目前距离太阳约180亿公里,是地球距离太阳距离的125倍。从其发回的数据判断,这一在太阳系飞行了36年之久探测器,并未像之前预测的那样已完全飞出太阳系。而是已抵达一个新的区域。
  太阳系无明确边界
  研究人员称,这个被称为“磁场高速公路”区域的发现,出乎大家的意料。人们猜测,这可能是太阳系最外围的疆域,也是进入星际空间的“大门”。
  科学家们之前认为,当离开太阳系后,它的磁场会突然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太阳系有明确的边界,但“旅行者1号”发回地球的信息显示,太阳系没有明确的边界,在接近边缘时,它的磁场逐渐减弱。研究显示,“旅行者1号”所在区域的太阳带电粒子数量急剧下降,同时源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陡然增加。但探测器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太阳的磁场,尽管已经开始减弱。
  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太阳系或许没有边界,而是一个模糊的过渡区域,这个区域不完全属于太阳系,也不是完全的星际空间,而是两者的接口。
  研究人员将这个“新大陆”称为“日鞘消耗区”,“日鞘”即太阳系外面的边界。
  飞出太阳系还需数年
  “‘旅行者1号’带给我们惊喜。”美国宇航局“旅行者”项目科学家爱德华·斯通说,“我们原以为它会完全跨过太阳系的边界,把所有来自太阳的物质抛到身后,完全进入星际空间,但结果似乎并不是如此。”
  “旅行者1号”还要飞行多久才能离开太阳系?
  “我认为可能是数年,有可能是2015年。”斯通认为。他说,目前观测到现象“前无古人”,没有任何模型可以参照,“这一切都是全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很幸运,因为探测器还没有发生任何灾难性的故障。”
  研究者们希望,“旅行者1号”能在2020年前飞出太阳系,因为那时其科学仪器将不得不逐步关闭。而到2025年,旅行者1号携带的核能电机将寿终正寝。届时,它将彻底成为一名孤独的地球使者,带着人类的问候,继续飞向太空深处。
  你好 外星人
  “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盘唱片,内容包括55种人类语言的问候语及各种音乐。55种语言中包括四种中国语言(粤语、国语、闽南语、吴语),以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一些冷僻的语言,问候语内容为:“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
  除了上述问候语外,唱片包括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以及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
  唱片中还有一个90分钟声乐集锦,包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其中有中国古琴曲《流水》、莫扎特的《魔笛》等。此外,唱片中还有115幅影像,太阳系各行星图片、人类图像及说明等。